圖片來源:Nicola Ferralis, MIT
該團隊與橡樹嶺國家實驗室(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)的研究人員合作,他們擁有在各種條件下制造碳纖維的專業(yè)知識,無論從實驗室規(guī)模還是到中試工廠規(guī)模。他們也正著手尋找預測性能的方法,以指導這些制造實驗的條件選擇。
費拉里斯說:“實際上,從能量需求和實際加工兩方面來看,利用瀝青制造碳纖維的過程實際上是極其簡單的。”。
MIT研究生Asmita Jana解釋,瀝青“由不同種類的分子組成,如果改變形狀或大小,可以預料到其性質(zhì)會發(fā)生巨大變化”,而工業(yè)材料需要具有非常一致的特性。
通過仔細模擬組成分子之間的鍵形成和交聯(lián)方式,Jana能夠開發(fā)出一種預測給定加工條件將如何影響最終纖維性能的方法。她說:“我們能夠以驚人的準確度重現(xiàn)結(jié)果,公司可以利用這些圖表,并能夠預測”纖維的密度和彈性模量等特性。
美國能源部(DOE)呼吁將輕質(zhì)材料的成本降低到每磅 5 美元以下,但麻省理工學院的團隊估計他們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,達到每磅 3 美元左右,盡管他們尚未進行詳細的經(jīng)濟研究分析。
“我們正在開發(fā)的新路線不僅僅是成本效應,”Ferralis 說。“它可能會開辟新的應用,而且不一定是車輛。”制造傳統(tǒng)纖維復合材料的部分復雜性在于,必須將纖維制成布料并以精確、詳細的圖案布置。他說,這樣做的原因“是為了彌補抗壓強度的不足。”他說,克服材料的缺陷是一個工程問題,但有了新工藝,就不需要額外的復雜性了。
該研究團隊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Taishan Zhu和Yanming Wang、西儲大學的杰拉米·亞當斯以及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 Logan Kearney和Amit Naskar。這項工作得到了美國能源部的支持。
來源:MIT、蓋世汽車網(wǎng)
文章作者:David L. Chandler | MIT News Office
來源:MIT、蓋世汽車網(wǎng)
文章作者:David L. Chandler | MIT News Office